河蚌、黄蚬[xiǎn]和蛤蜊等软体动物,只要一离开水,两爿坚硬的石灰质贝壳就紧紧地闭着,用手很难掰开来。即使把它们静养在水缸里,有时两爿壳之间也只微微张开一条缝隙,人们始终看不到它们张口吞食的情景。
![]() |
蚌壳长期闭合不开,怎样能够吃到食物?为什么不会饿死呢?要想知道它们的生活,只需做一个简易的试验,就能明白了。
将一只活蚌或黄蚬浸没在清洁的水盆里,静待片刻,可以看到蚌壳后端的边缘,微微露出两个上下并列的小孔;而海产的蛤、蛏等还形成细长的两个小管子,上面各有开孔。这两个小孔或小符子都是由外套膜后端的边缘愈合而成的。如采你在小孔附近放一些没有刺激性的有色物质(如红、蓝墨水或墨汁等不久,有色液体就从一个小孔流进蚌壳里面,这个小孔叫做入水孔;再等一会几,有色物质又从另一个小孔流出体外,这个小孔叫做出水孔。
这样,水不断地由入水孔流进蚌壳内部。凡水中含有的食物(如微小的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或有机物的碎屑等),经过入水孔四周突起物的滤过作用,就随着水流带入外套腔内,然后入口,经胃肠消化和吸收后,残渣就由肛门排出,又随着水流从出水孔排到体外。因此,这种水流既是河蚌的一条给养和除渣的运输要道,也是它进行呼吸、排泄和繁殖的交通命脉。
![]() |
所以,蚌的壳虽然长期闭着,但有出入水孔保持体内外的密切联系,并组成川流不息的水循环,就能避免吃不到食物而饿死,或者得不到氧气而闷死。有人统计过,每天流经蚌体内的水量,可达40升之多。即使活蚌暂时离水,水源断绝了,但因外赛腔和壳内包藏着大量水分和养料,所以它也能维持数周不致死亡。
那么,蚌的水流是怎详透成的呢?
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在活蚌的身体上(如鳃、触唇、外套膜等部分),都长有许多短而细密的纤毛,这些纤毛经常搅动四周的水,象船桨划水一样激起了定向的水流,食物自然地随水送上门来。这样,它不需要长途跋涉寻食,就在水底下安稳地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