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为什么要酿蜜


蜜蜂是以取食花粉为生的昆虫,然而自然界的植物开花是有季节性的,每当冬季来临,作为蜜源的花朵就会大量减少甚至完全消失。为了在冬天不至于挨饿,蜜蜂必须把平时采集的花粉储存起来,而新鲜的花粉不可能长期存储,只有将花粉酿制成不易变质的蜂蜜储存起来,才能满足日后蜜蜂自己及繁育后代的需要,这同农家将新鲜蔬菜加工成咸菜、泡菜储存起来是一样的道理。

蜜蜂是如何采集花粉的呢?每只蜜蜂每天要外出采集花粉几十次,每次要探访几十甚至上百朵花,但采到的花粉即使装满了后足上的两只花粉篮也只够酿0.5克蜂蜜。若要酿上1千克蜂蜜,并假设蜂房距离蜜源植物为1千米的话,一只蜜蜂大约要飞行4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整整一圈!当一只担当侦察任务的蜜蜂发现蜜源后,它会返回巢穴,并在家门口用“舞蹈语言”告诉其他同伴蜜源植物所处的方向和距离。如果附近有食物,它会跳相对简单的“圆圈舞”;如果食物在远处,则会跳更为复杂的8字形“摇摆舞”。“舞蹈语言”传达的信息包括到达蜜源所需的能量、蜜源的性质及相对太阳位置的方向等。领会含义的工蜂随后会一起出发采蜜。蜜源越近,蜜蜂的舞蹈节奏就越快。实验观察发现,最快的工蜂可在舞蹈信息发出5分钟之后找到最近的蜜源。

那么,蜜蜂又如何将采集的花粉酿制成蜂蜜的呢?首先,所有工蜂先把一天辛勤收集到的花粉集中在一个空的巢室中。到了晚上,工蜂们把花粉吞入胃中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反复几百次,就能将花粉酿制成蜂蜜了。人工饲养蜜蜂时,养蜂人会经常不断地从蜂巢中取走蜂蜜,造成蜂巢中的蜂蜜始终处于匮乏状态,这样,只要蜂巢周围有蜜源植物存在,工蜂就会不停地出去采集花粉,酿制蜂蜜。


蜜蜂采集花粉主观上是为了获取食物,以满足蜜蜂自己生存的需要,但采集花粉需要在大量的花朵之间不停地穿梭,这一行为过程客观上为异花授粉的植物充当了传播花粉的使者,从而使这些植物得以正常地结出果实种子。世界上有2万多种蜜蜂,全部是喜花的。蜜蜂和花朵在长期的演化中配合默契,互利共生。依赖蜜蜂传粉的植物经常有鲜艳的(黄色或蓝色)、香甜的花,花瓣上具有肉眼看不见的蜜标线,能把传粉昆虫引导到花朵上。蜜标线只能在紫外光下可见,这是自然界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最好典范之一。

蜜蜂传粉浪费花粉少,要比风媒传粉的效率高得多,是最重要的传粉昆虫。蜜蜂酿蜜主观上不是为了“香甜满人间”,但客观上却在为人类造福。除蜜蜂之外,还有其他蜂类,如熊蜂、黄蜂,蚂蚁类,蝶蛾类,蝇类,甲虫类和蓟马类等大量昆虫也为植物提供传粉服务。据权威估计,全世界的传粉昆虫每年直接和间接为人类创造的价值高达1000亿美元!


科学人:卡尔.冯.弗里施


德国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他对蜜蜂行为长达50年的出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蜜蜂的通信密码。 弗里施(1886—1982)博士用最直观的方法,在蜜蜂的前胸背板上作标记编码,坚持不懈地进行实验观察,并拍成黑白电影让更多的人观察,蜜蜂是如何将看不见的舞蹈语言转换成闻得着的鲜花香味。 一开始很多人都难以相信蜜蜂具有这么奇妙的沟通能力,不过,在生物界争论了约10年后,最终证明弗里施的发现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