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是动物园的主要展览动物。它肥胖的躯体,蹒跚的行动,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熊全身都是宝,熊皮可制褥垫和地毯,熊掌是上等滋补佳肴,熊脂、熊胆、熊肉可制药。尤其是熊胆,具有清热解郁、明目、祛毒和治痔疮等功效。采集熊胆全靠猎熊取胆,即杀死一只成年熊,剖腹取下贴附在肝脏上的胆囊,迅速阴干,然后得到生药熊胆。据统计,宰杀一只熊平均仅能得一只50克的熊胆囊。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发森林,野熊的栖息地大量减少,可供狩猎的野熊数量不断下降,加上黑熊、棕熊都是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任意猎捕,所以熊胆药材越来越少,价格也日益昂贵。
人工养熊取胆,是从活黑熊身上引流出胆汁,而又不伤及熊的生命。这项技术是借用医学上的瘘管法。饲养人员给饲养的黑熊做腹部无菌手术,把一根金属小管,一端固定在胆囊上,另一端穿过肚皮通到体外,形成一个手术通道。引流胆汁时,以更细的引流管,循瘘管向内通到胆囊,而让贮存在囊内的胆汁流出来。胆汁经干燥后,做成熊胆粉,其功效与猎熊取胆的胆汁完全一样。熊被取走一部分胆汁,对它健康的影响并不大,加上在饲喂饮食上进行特殊照顾,熊体很快就恢复。如果引流熊出现异常情况,可立即停止分流,必要时还可撤掉瘘管使其恢复正常。据饲养经验,一只正常的引流黑熊,每天取一次胆汁,便可得到5克熊胆粉。如此累计,一年可得到相当于40只猎熊的胆囊数量。
![]() |
人工养熊引流熊胆汁的技术,既可减少猎熊取胆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尖锐矛盾,又能充分保证医药事业对熊胆需求的供应。它为人们充分利用动物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