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类生命的必然过程,有关“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仅仅是故事中的神话。从理论上说,人类应该活到自然寿命,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活到这样的高寿,这是因为,寿命的长短与自然环境和疾病等因素有关。
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多少?许多科学家认为,哺乳动物的寿命=性成熟期×(8〜10),人类的性成熟期约14年左右,由此推算人的寿命=14年×(8〜10)=112〜140年,也就是说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12〜140岁。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类的寿命呢?
古代社会有自然灾害、猛兽伤害、食物不足、缺医少药等不利于生命延续的因素,所以,人的平均寿命比现在短得多。世界上最早记载人口平均寿命的国家是古希腊,当时平均寿命19岁;16世纪欧洲人平均寿命21岁,到了17世纪已达到26岁;18世纪增至34岁;20世纪初达到50岁。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男性平均寿命已达到71.16岁,女性为78.31岁,这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结果。尽管现代人寿命已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真正要活到百岁以上还是极其稀少的,这主要是因为疾病、外伤或其他意外事件,过早地夺走了他们的生命。
![]() |
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老年病,这些老年病有的是在青年时代开始得病,因当时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到了老年才逐渐明显加重,或者当时治疗不彻底而延续下来;当然,也有不少老年病是在老年时期才出现的。
因此,人类要想活到自然寿命,防治疾病是首要问题。一般人认为防止衰老,延年益寿是老年人的事,而老年人因为意识到自己有生之年不多了,也就特别重视和讲究延年益寿,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只在人到老年才开始采取延年益寿的措施,为时嫌晚。不少长寿专家认为,要使人寿达到理想的年限,应从儿童、青年时期便开始注意营养、运动健身、防治疾病。因为延长生命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靠生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保健措施来积累。除此以外,还应该采取各项长寿学方面的综合措施,人的生命就可以大大延长。
关键词: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