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机(激光唱机)播出的音乐比磁带机播出的更美妙动听,这是由于CD机和磁带机在录制和放送音乐时原理和方法大不相同。
磁带机在录制和重放声音信号时使用的是磁带。磁带由聚酯薄膜带基和均匀地涂敷在上面的粉状磁性材料构成。磁带机在录制声音信号时,声音信号要先通过话筒,转变成与之相应的电流信号,进入磁带机上录音磁头中的线圈。此时,根据电磁感应中电能生磁的原理,线圈周围会形成与声音电流相应变化的磁场。当磁带在传动机构带动下通过录音磁头时,磁带上的磁性材料立即被磁头内线圈附近的交变磁场磁化,并在磁带上留下与声音电流相应变化的磁性(剩磁),剩磁起到了以磁化的形式将声音信号录制下来的作用。
要重放声音信号,只要把录有声音信号的磁带,通过放音磁头播放就可以了。根据电磁感应中磁也能生电的原理,磁带上的剩磁会在放音磁头的线圈中,产生与声音信号相应变化的电流信号。随后,通过磁带机上的放大器将电流信号放大,并在扬声器中放送出声音信号。
在上述磁带机录制和放送声音信号的过程中,磁带机采用的是一种“模拟化”的方法:线圈中的电流和磁带上的剩磁,都是模拟声音信号变化的。由于受外界环境和物理条件的影响,要模拟得一模一样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就会造成一些失真,低音和高音部分尤为明显。由于音乐信号具有宽广的频率范围,因此在录制和重放时会出现高音贫乏、低音不饱满等弊端。加上多数磁带机上的放大器和扬声器对具有宽广的频率变化范围的音乐信号适应性较差,重放出来的音乐,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另外,磁带在录制或重放时,要不断地连续转动,与传动机构及磁头发生接触摩擦,致使磁粉受损脱落,出现“丝、丝、丝”的噪声,影响音响效果。
CD机在录制和重放声音信号时,使用的是激光唱片,即CD片。CD片是用聚碳酸酯作片基,表面镀有一层银色金属薄膜的圆形盘片。录制时,声音信号先通过话筒转变成相应的声音电流,再在一种叫做“模/数转换器”的装置中,通过取样、量化、编码等技术处理,转换成一组组用“0”和“1”数字表示的脉冲电流(“0”表示无电流,“1”表示有电流),它可以控制激光发射器,使激光在有脉冲电流时就发射,在盘片上打击出一个极微小的凹坑。一张直径为12厘米的标准型CD盘片上的凹坑多达25亿个,因而可贮藏大量信息,记录或重放时间可长达74分钟。采用这种“数字化”方法在盘片上录制的声音信号,只是一连串的凹坑,它不受环境及物理条件的影响,保真度极高,几乎没有噪声。由此可见,在原声录制的质量上,CD机已比磁带机“领先一步”了。
在CD机上重放时,激光束照射在CD片的凹坑上,随着CD片的转动,激光束会从凹坑上不断反射出来。由于激光束在凹坑中和平面上的反射光束具有截然相反的特征,因此,在光接收器中通过光电转换,就会输出一连串对应于“0”与“1”的脉冲电流,再在数/模转换器中还原出声音电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失真,也没有机械磨损。此外,CD机中配置的放大器和扬声器,大多有很高的保真度,可允许通过的电流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也十分宽广平坦,覆盖了人耳的听音范围,能真实地重现出录制时的音响效果。
由于CD机播出的音乐比磁带机播出的更美妙动听,因此在一些对播放音乐有较高质量要求的场合,人们都使用CD机。
关键词:CD机(激光唱机) 磁带机 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