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山区的人,也许有机会看到地质工作者们常常在每一个河口、每一条河的支流、每一个小溪里,采集一瓶瓶水样,并且不厌其烦地将每一瓶都标上号码,还把号码填在图上。也许有人看到这种现象会觉得奇怪:这和地质工作有什么相干呢?
不,这正是地质工作者要做的正经事,他们是在找矿,他们将这些水样化验并进行推算,然后得出哪里有矿、有什么矿的结论。这就是“水化学找矿法”。
难道化验一下水就可以找到矿了吗?可以的。原来在山地岩石里含有各种各样矿物,当河水或地下水在石头上流过时,一部分比较容易溶解的矿物,会象糖溶到水中一样,溶入河水、溪水或地下水里。但在一般的河水中矿物的溶入量很小,大约1升水中只含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毫克。如果当河水流经某一个聚集着某一种矿物的地方(矿区)时,在矿区下游的河水中,这一类矿物成分的含量,就会显著地比一般河水中的含量高得多。譬如,经过铜矿区的河水,每1升水中含铜可达1%〜1毫克,而一般未流经铜矿区的水,只含0.1%〜1%毫克。地质工作者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找矿的。当他们发现在某一地点采集来的水样中,某一种矿物的含量特别大时,就可以初步断定这个河所流经的地区有某种矿区存在。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个矿区的具体位置,就可以溯水而上,再每隔一定地点,采水样化验,然后结合其他办法,最后就可以找到具体的矿区了。我们举个例来说,请你看前面的图,如地质工作者在1点的水样中发现铜的含量很大,就可以确定它上游有铜矿区,然后沿河而上,再在2、3、4各点取水样化验,最后就可以找到铜矿区了。
![]() |
河水除了能用溶解的办法把矿区中的一些矿物成分带走,还可以把一些没有溶解的矿石碎屑夹在泥沙砾石里一起搬走,在河流转弯、分叉等水流较缓的地方堆积下来。由于许多矿砂的比重较大,可以将它淘洗分选出来,经过专门的鉴定,就能识别出这是哪种矿产,再按这个线索沿河向上游或二侧山地追查,就可以发现要找的矿砂源地了。这是找矿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重砂找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