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大白菜外面的叶子呈绿色,而内部的叶子称为“心叶”的,其颜色与外面的叶子却大不相同,呈黄白色,而且越到里面颜色越白,并且比外面绿色叶片要脆嫩得多。同一颗菜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 |
如果把绿色的叶片做成很薄的横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发现:叶片的叶肉细胞内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颗粒称为叶绿体。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两类色素,即绿色的叶绿素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 |
大白菜 |
叶绿素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成叶绿素的前身物质,人们称它为“原叶绿素”。原叶绿素是无色的,它在化学组成上比叶绿素少两个氢原子。第二个阶段是无色的原叶绿素,在光下被还原为绿色的叶绿色素。叶绿素的形成与破坏,和光照、温度、矿质营养有密切的关系。光照是形成叶绿素的主要条件,原叶绿素必须经过光照才能合成叶绿素,如果没有光照的话,叶绿素的形成就停留在原叶绿素这一阶段。
大白菜叶片相互包得很紧,外面的叶子由于可以接收到阳光的照射,可以从原叶绿素形成叶绿素,所以外面的叶片为绿色;而“心叶”由于被外面的叶子紧紧包裹着,光线无法进入,因此只能停留在形成原叶绿素的阶段,不能显示绿色。同时,由于“心叶”形成的纤维素成份比较少,所以它比外面的绿色叶片要脆嫩得多。
如果我们将种在菜地里的大白菜外面的绿色叶片全部剥去,露出黄色的“心叶”,经过一段时间的光照以后,黄白色的“心叶”就会逐渐转变为绿色的叶片;或者用一只浅盆,将大白菜外面绿色叶片剥去,留下“心叶”,用水养起来,放在光线较强的地方,几天以后,“心叶”也会逐渐转变成绿色的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