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是一种简单的光学仪器,用它来读书看报,细小的字放大了,看起来很清晰。放大镜是用透明度很好的物质(如玻璃)磨制成的。它中间厚,边缘薄,是一块凸透镜。它的两个表面可以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
![]() |
各种凸透镜 |
把一块放大镜迎着太阳光放置(透镜与光线垂直),光线透过放大镜会聚成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如果将一根火柴的火柴头正好放置在焦点处,不一会儿火柴就燃烧起来。焦点离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
![]() |
放大镜原理图 |
如果将一个物体放在放大镜的焦距内,由于凸透镜具有聚光的性能,观察者就能在大于物距的地方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这样,原来看不清楚的细小部分,通过放大镜的放大作用,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在光学里讲到放大镜的放大率是从“视角”的角度来讲的。如果用弧度来表示视角,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长度与物体与眼睛的距离的比值。当视角小于1′(这相当于眼睛看到34米外1厘米长的物体的视角),眼睛就分辨不清物体的细部了。在周围环境光线不好的时候,这个视角还要加大,甚至达到1°才行。
放大镜的作用就是通过增大视角来达到放大物像的目的。根据计算,放大镜的放大率等于明视距离除以物体与眼睛的距离。
用放大镜看物,物体应放在焦距之内。放大镜的焦距大约在1.0~10厘米,明视距离为25厘米,所以放大镜的放大率在2.5~25倍之间。
![]() |
老花眼镜 |
老年人用的老花眼镜也是一种凸透镜,众所周知,物体发出的光只有通过眼球中的晶状体折射的作用,会聚到眼球后壁的视网膜上才能被看清楚。看很远的物体时,眼睛可以处于放松状态,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但是看近处的物体就要用肌肉的力量来增大晶状体的曲率。老年人因眼睛的调节能力衰退,以致只能让光线会聚到视网膜的后面。在眼前再加一块凸透镜,让光线多会聚一次,就能使像落到视网膜上,才不至于老眼昏花。
关键词:凸透镜 放大镜 老花眼镜 视角 放大率 明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