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发现,夏季多雹灾地区,降雹时总是呈一条带状路线,很少有大面积都遭雹灾的。因此,群众中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这是什么道理呢?
冰雹是在雷雨云中产生的,但不是所有的雷雨云都能降雹,冰雹的形成还有它特殊的条件:一是要有强大的上升气流,上升速度要在每秒15米以上;二是要有丰富的水汽,水汽含量要达到10〜20克/米3以上。上升气流主要靠热力作用、冷暖空气交锋和地形的抬升作用产生。水汽主要来自地表面水分蒸发。所以,雹云中那么大的上升气流和水汽量,只有在局部地区才有可能达到,这便是冰雹具有显著局地性的道理。
正因为冰雹有显著的局地性,所以降雹时才不像连阴雨那样是大范围的,也不像寒潮大风那样大规模地由北向南入侵,而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中。
![]() |
这个范围究竟有多大呢?这主要取决于雹云个体的大小。雹云个体的直径很小,一般不超过15千米,而其中真正下冰雹的上升气流区的直径更小,一般只有35千米,有的还要窄些,但是这种云移动的速度特别快,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走几十千米,因此,在雹云所经之处,就形成一条狭长的降雹区。一般雹击带宽5千米左右,长2030千米。人们常说的“雹打一条线”,道理就在这里。
另外,地形作用也是“雹打一条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山区多雹灾地区,冰雹在山的阳面形成后不能过山,也不易越过河谷,所以常常沿山脉、河谷移动,这样,降雹的地区往往呈狭窄的带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