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泡腾片放进水里会“沸腾”

当我们感冒或者疲劳时,经常会来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将小小的泡腾片放入水中,立即可以看到它在水里剧烈地沸腾、翻滚,冒出大量的气泡。随着气泡的冒出,泡腾片越来越小,直至消失,水则变成了酸酸甜甜的“汽水”。

泡腾片放进水里为什么会“沸腾”呢?原来,泡腾片里面除了含有维生素C外,还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和水相遇,立即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度不大,大部分二氧化碳会形成许多小气泡在水中奔腾向上,看上去就像是水在“沸腾”。这种“沸腾”就像搅拌一样促进了维生素C的溶解。

由于遇水“沸腾”后变成了美味的“汽水”,泡腾片这种药剂形式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你也许会奇怪,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口服药片,而要把它变成溶液呢,难道仅仅是为了看它的“沸腾表演”?其实,如果我们吃下去的是固体药片,里面的有效成分在身体内部也要经过溶解才能释放出来,这个溶解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如果把药物做成液体药剂,药效成分的释放会加快。但是,液体药剂携带不方便,还容易变质。泡腾片兼具了固体和液体药剂的优点,既方便携带,溶解又快速,变成溶液以后还容易被人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