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滑坡会形成堰塞湖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四川省北川老县城西北侧的唐家山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巨大的滑坡体夹杂着巨石、泥土冲向湔江河道,将湔江拦腰截断,形成了震惊世界的唐家山堰塞湖。滑坡形成的坝体长约803米,宽约611米,高82.65~124.4米,方量约2037万立方米。形成的堰塞湖淹没了上游两个乡镇,水深达60多米,水量一度超过2.2亿立方米。一旦发生大规模溃坝,下游绵阳、遂宁市就会被淹没,上百万人的生命危在旦夕。

美国一处由滑坡引发的堰塞湖

堰塞湖是指原有水系的河道被外来物质堵塞聚集而成的湖泊。在一定的地质和地貌条件下,如河岸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或者因冰川、融雪所产生的堆积物,或火山喷发物突然淤塞河道,堆积成坝,就可能形成堰塞湖。闻名于世的九寨沟中多处湖泊,就是历史形成的堰塞湖。如果天然堆积的堰塞体结构松散、分布不均,当被阻塞的河水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巨大的水压就可能冲破坝体,形成水灾。

堰塞湖在中国云贵川地区和台湾地区较多见,这些地区同时也是中国地震多发带,地震往往成为大规模山体滑坡的直接诱因。一旦形成对下游造成安全威胁的堰塞湖,应及时采取转移人员、爆破泄洪、开通排水渠道、加固堤防等应急措施,将险情和损失降到最低。

唐家山堰塞湖的危险性从淤塞那一刻起就迅速膨胀。由于交通不便,抢险人员用直升机开辟空中通道,运送挖掘机到坝体,开挖溢洪槽,加固堰塞体坡面坡脚,最终抢在洪水前排除了险情,保全了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