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看起来很像冰的固态化合物,目前已探明的储量要比煤、石油大几百倍,可供人类使用上千年,被专家誉为“21世纪的能源”。一些国家正准备大力开发这一海底资源,但“可燃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
开发可燃冰矿藏面临许多风险,首先是地质灾害。“可燃冰”平时作为海底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于几千米深的海底,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的作用。海底任何一种变化,都可能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导致海底沉积物失去稳定性,产生海底滑坡。“可燃冰”的开采,很可能导致海床不稳定,引发大规模的海底浊流,严重地破坏海底管道和通信电缆。
![]() | ![]() |
可燃冰化学结构式 | 可燃冰 |
其次是温室效应。“可燃冰”的性质不稳定,在常温和常压环境下极易分解。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迅速释放出164立方米的甲烷气体。甲烷是一种温室效应远大于二氧化碳的气体,在导致全球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
“可燃冰”溶解会释放大量甲烷气体喷出海面,或在海水表层及水面上形成高度集中的易燃气泡,可能导致轮船因海水密度降低无法承重而迅速沉没。另外,飞机尾气也会引燃可燃气体形成熊熊大火。许多学者推测,多年来在百慕大海域发生过的许多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事件,很可能与可燃冰的迅速溶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