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革命之前,战争造成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军队作战的前线和向前推进的路线上,幅员辽阔的后方基本不受影响。工业革命以后,战争的活动空间急剧扩大,现代的战场已经呈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化状态,洲际导弹和远程空袭兵器及海军武器的发展,使得战争的立体性和整体性大为提高,现代战场不再有明显的前方与后方之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战略空袭就成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重要作战行动。战争的双方都对对方的工业设施和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并使用潜艇和水雷对对方的商船和运输线路进行袭击,有些地方甚至进行了空前惨烈的围城战,日本法西斯军队还对中国人口密集地区进行了生化武器攻击,这些都造成了大量平民的伤亡、饥馑和疾病,死亡人数以千万计,伤残者的数目数倍于此。在20世纪以前,战争中士兵的伤亡人数通常比平民的伤亡人数多,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战争中受害的平民数大大超过了士兵数,比例达到了10∶1,甚至8∶1。战争威胁的不仅仅是士兵的生命,也威胁到全体公民的生命安全。
一方面,现代战争的消耗空前巨大,需要动员全国的力量才能保障其后勤供应,处于弱势的国家更要广泛深入地动员,获得全体人民的支持与参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才能获得战争胜利。在拿破仑战争时期,由于受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影响,广大法国民众焕发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革命战争中。这种“群众组成的军队”和资产阶级革命所解放的生产力,是拿破仑军队能够战胜当时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军队的主要原因,它体现了人民主动参与的军队和强制征集的军队间的战斗力的巨大差异。
另一方面,面向战争而发展起来的国防工业和相应的先进技术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模式和工业格局。比如,美国为应对核战争而发展的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信息网络,最后为国际互联网的壮大奠定了基础;海湾战争中军事物流的兴起,也为后来的物流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创造了新的工业和经济增长点,从而改变了产业格局,推动了经济转型。此外,为战争而进行的国防动员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的转型,它也能引起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变化。比如,美国军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征召了大量有色人种公民入伍,后者通过战斗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与白人士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就为后来消除种族歧视扫除了障碍。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但也绝不畏惧战争。如果有人胆敢侵略中国,必然会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殊死反抗,而得到全体中国人民支持的人民军队,也一定能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的领土,获得斗争的最终胜利。
![]() |
拿破仑指挥的马伦哥战役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体现了人民主动参与形成的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