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我们最亲切不过的天体。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达2000亿亿亿吨,是我们这个数十亿人在其上面生活的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它独个儿的质量,就占了整个太阳系数以万计大小天体质量总和的99%左右。它几乎“主宰”着太阳系的一切:光和热的供应,生命的维持和发展,以及支配着各天体的运动等。
太阳看起来又大又亮,它的直径约139.2万公里,是地球直径的109倍;在我们眼里,它则是个视直径超过半度的天体,只有离我们才区区38万多公里的月球可与之相比;至于它的亮度,更是其他任何天体望尘莫及的,它的视星等是-26.7等,比肉眼能见到的最暗星要亮10多万亿倍。
在地球人看来,太阳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主要是它离我们很近,是恒星中离我们最最近的一颗。太阳与地球的距离,说个整数,是1.5亿公里,太阳光从太阳出发来到地球,要走8.3分钟。这与那些非常遥远的、距离要用光年来计算的天体相比,确实是太微不足道了。
把太阳与其他恒星相比,才能有比较、有鉴别地看清楚,在以亿万计的恒星世界里,太阳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天体。
先说恒星的质量。已经测算出来的恒星质量,基本上都在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几到120倍之间,其中以在0.1~10个太阳质量之间的占多数。可见,太阳是颗质量处于平均水平上的恒星,没什么惊人的地方。
从恒星的直径大小来看。一般认为,御夫座“厄普西隆”食双星系统中的那颗看不见的伴星,大概是已知直径最大的星,估计为57亿公里,相当于太阳直径的4000倍多一些。中子星是迄今发现最小的星,典型中子星的直径约20公里,相当于太阳的70000分之一。
![]() | ![]() |
再说恒星的光度,也就是恒星真正的发光能力。恒星光度变化范围很大,已观测到光度最大的星是天鹅座“捷塔”星,光度差不多是太阳的50万倍;光度最小的星,是一颗名为BD+4°4048的暗星,只及太阳的50多万分之一。
从恒星的表面温度来说。恒星的表面温度基本上都在2000℃(光谱为M型)到80000℃(O型)之间,太阳夹在中间,为G型星,表面温度约6000℃。
进行比较之后,问题就很清楚了,太阳所以显得与其他恒星有所不同,是因为它离我们很近。从恒星世界亿万芸芸众星的角度来看太阳,它是颗一点也不特殊、貌不惊人的普普通通的恒星。不仅如此,它还与其他恒星一样,只是银河系的一般成员,绕着银河系中心在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