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和打雷是天气变化的结果,但是根据它们出现前后的不同情况,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
雷雨按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冷空气爆发南下,暖空气被猛烈抬升形成很高大的雷雨云,再形成雷雨,气象学上叫做锋面雷雨;另一种是由于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空气上下对流很强烈,暖湿的空气猛烈上升,形成高大的雷雨云,再形成雷雨,气象学上叫做热雷雨。锋面雷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雨量大。热雷雨范围小,持续时间短,雨量小。锋面雷雨常常是先雨后雷,而热雷雨往往是先雷后雨。所以,可根据雷与雨出现先后来预报天气。民间所说的“先雷后雨,其雨必小;先雨后雷,其雨必大”,是很有道理的。
![]() |
闪电与雷声虽然经常同时出现,但是闪电和雷声传播的距离不同。在夜晚,正常人的视力可以看到100〜200千米远处的闪电,而耳朵只能听到30千米远处的雷声。所以,当出现“闪电不闻雷”的时候,说明雷雨云距离本地区比较远。入夜之后,空气上下对流减弱,雷雨云衰退,因此雷雨不会移来影响本地。
根据闪电出现的方位也可预测是否下雨。在长江下游地区,出现在北方的闪电,往往是锋面雷雨,锋面南下的时候,雷雨就会影响本地。而出现在偏南方向的闪电,多数是局部地区的热雷雨,一般不会移来。所以有“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的说法。
根据雷声出现的迟早,也可预测未来一段时期的天气。例如,在长江下游地区,春季一般为北方冷空气所控制,气温比较低,一般不会出现打雷现象。如果出现打雷,说明该年南方暖湿空气向北运动特别活跃,未来一段时期内,冷暖空气交汇机会较多,阴雨天气特别多。所以有“一日春雷十日雨”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