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古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尤其是那瑰丽的大屋顶,屋脊带着柔和的曲线微微向四角翘起,彩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美丽极了!
可是,那些翘曲的飞檐难道只是为了装饰和美观吗?牢固、经济而适用,是房屋建筑的最基本要求。我们的祖先在建造各种类型房屋的实践中,大量采用木材做柱子和栋梁,构成能承受屋顶和上层重量的框架结构,并用来建造房屋,它具有室内布置灵活、隔间位置不受拘束、能随意开窗等优点。这种建筑技术早在3000年以前就已被我们的祖先所熟练掌握了。
但是,木构架建筑最大的缺点就是木料易于腐朽。我们的祖先想出在柱子的外侧包以较厚的墙壁,既能阻挡风雨寒流,使太阳热度不侵入室内,又可使梁柱不因风压发生偏斜而影响整个房屋的安全。然而,黏土筑成的墙坯外面仍经不起长期风雨的剥蚀,于是,人们又将屋檐做得向外挺出,以便更好地保护周围的墙壁。随着房屋的规模越来越大,墙身越来越高,屋檐也挑出更长。又宽又长的屋檐虽然保护了墙身,但也妨碍了室内的光线。另外,为了便于屋面排除雨水,就得把屋顶做成很陡的坡形。可是陡屋顶会使急泻下来的雨水溅得很高,这对墙脚、柱基都是不利的。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古人设计出当时最理想的屋面:上部坡度大,下部较平坦,而中部略呈凹陷形状。这种悬挑出来向上反曲的屋面,不但采光好,也便于泄水缓冲,保护房脚。如果采取四面泄水的方式,它的四角自然而然地形成反翘,结果就产生了斗拱飞檐的屋顶,从而成为一种美丽庄严的建筑。
![]() |
关键词:古建筑 飞檐